国盛行
进入中文版 ENGLISH
联系我们

地址: 中国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花类 > 夏枯草

夏枯草

产品名称:夏枯草

产品编号:79351486017

详细说明: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是唇形科、夏枯草属多年生草木植物,叶为对生的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轮伞花序集成穗状;苞片肾形,顶端骤尖或尾状尖,外面和边缘有毛;花萼二唇形;花冠为紫色;小坚果为棕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每至夏至,夏枯草会枯黄萎谢,故名,名字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
       夏枯草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夏枯草在中国秦岭以南的各省区及新疆均有分布,产陕西,甘肃,新疆,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等省区;生于荒坡、草地、溪边、山坡草、山沟水边湿地丛、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及路旁等湿润地上,海拔高可达3000米。欧洲各地,北非,苏联西伯利亚,西亚至东亚,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日本,朝鲜,均广泛分布,澳大利亚及北美洲亦偶见。夏枯草主要变种有白花变种和狭叶变种。
       夏枯草作为中药在中国有着千余年的应用历史,民国《新本草纲目》称其为治凛疡之圣药;其全株都入药,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在现代被制作成夏枯草煎膏剂、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搽剂等方剂;夏枯草虽未列入2002年卫生部发布的药食同源物品名单中,但卫生部于2010年发布的第3号公告中允许夏枯草等可作为凉茶饮料的原料使用。

       夏枯草的应用: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配桑叶、菊花、决明子等药用。本品清肝明目之中,略兼养肝,配当归、枸杞子,可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亦可配香附、甘草用,如夏枯草散(《张氏医通》)。
       瘰疬、瘿瘤。本品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常配贝母、香附等药用以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如夏枯草汤(《外科正宗》);用治瘿瘤,则常配昆布、玄参等用,如夏枯草膏(《医宗金鉴》)。
       乳痈肿痛。本品既能清热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本草汇言》)。若配金银花,可治热毒疮疡,如化毒丹(《青囊秘传》)。

       相关论述: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本草纲目》:“夏枯草治目疼,用砂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重庆堂笔记》:“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陈久者尤甘,入药为胜。”
      
       传说故事:
       从前有位书生名茂松,为人厚道,自幼攻读五经四书,然屡试不第。茂松因此终日郁闷,天长日久,积郁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即淋巴结核),蚕豆般大小,形似链珠,有的溃破流脓,众医皆施疏肝解郁之法,无效,病情越来越重。
       这年夏天,茂松父亲不远千里寻神农。一日,他来到一座山下,只见遍地绿草茵茵,白花艳丽,似入仙境。他刚想歇息,不料昏倒在地。茂松爹怎么也没有料到,这百草如茵的仙境,竟是神农的药圃。此时,神农正在给药草浇水施肥,见有人晕倒急忙赶来救治。茂松爹醒来,谢恩并诉说了自己的苦衷。神农听罢,从草苑摘来药草,说:“用此草上端球状部分,煎汤服用。”又说:“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黄时采集入药,有清热散结之功效。”茂生按方服之,不久病愈。后来,父子二人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深得人心。

条码:79351486017
成份:夏枯草
规格:16oz(454g)
功效: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热,散郁结,降血压,用于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乳腺炎,痈疮肿毒,痰火郁结之瘰疬和甲状腺肿大,高血压等疾病。
产品询价:

联系人:
E-mail: *
内容: *
如您对我们产品感兴趣,请留言给我们!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