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产品分类联系我们
地址: 中国 |
赤石脂产品名称:赤石脂 产品编号:79351486209 详细说明:赤石脂,中药名。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四水硅酸铝[Al4(Si4O10)(OH)8·4H2O]。分布于福建、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安徽、山西等地。赤石脂为单斜晶系很少成结晶状态,多数为胶凝体。白色通常染有浅红、浅褐、浅黄、浅蓝、浅绿等色。新鲜断面具蜡样光泽,疏松多孔的则呈土状光泽。有平坦的贝壳状断口。可塑性强,有土样气味,致密块状者在干燥时可裂成碎块,主要产于岩石的风化壳和黏土层中。赤石脂甘、酸、温、涩,归大肠经和胃经,主要功效是涩肠、止泻、止血、敛疮、生肌,用于泻痢不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溃疡不敛。具体如下: 1、赤石脂是酸收的,它主要可以用于固涩下焦的滑脱,用于治疗泄痢日久、泄泻不禁。与禹余粮同用,临床叫赤石脂禹余粮汤,用于虚寒下利、大便脓血不止,一般与干姜、粳米同用,也就是桃花汤; 2、赤石脂能温涩下焦而止血,用于妇人的崩漏、带下等。一般与侧柏叶、乌贼骨等同用,用于女性的赤白带下;一般与白芍、干姜同用;赤石脂外用,还可以治疗外伤出血,常常和煅龙骨、血竭同用; 3、赤石脂外用有收敛生肌的作用,用于溃疡不敛,与炉甘石、血竭配伍使用; 4、还可以用于疮疡流水,一般可以与煅石膏和炉甘石同用。 赤石脂这味药不太适合用于实热的急性肠炎和早期痢疾。 相关配伍: 1、治少阴病下利脓血者: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热,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伤寒论》桃花汤) 2、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此利在下焦:赤石脂一斤(碎),太乙禹余粮一斤(碎)。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 3、治妇人久赤白带下:赤石脂一两,白芍一两,干姜一两(炮裂,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五石脂,皆手足阳明药也。其味甘,其气温,其体重,其性涩。涩而重,故能收湿止血而固下。甘而温,故能益气生肌而调中。中者,肠胃肌肉惊悸黄疸是也;下者,肠澼泄痢崩带失精是也。” 2、《本经逢原》:“《本经》养心气,明目益精,是指精血脱泄之病而言,用以固敛其脱,则目明精益矣。治产难胞衣不出,乃指日久去血过多,无力送下,故以重以镇之也。东垣所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设血气壅滞而胞衣不出,又非石脂所宜也。” 3、《本草求真》:赤石脂与禹余、粟壳皆属收涩固脱之剂,但粟壳体轻微寒,其功止入气分敛肺,此则甘温质重色赤,能入下焦血分固脱,及兼溃疡收口,长肉生肌也;禹余粮甘平性涩,其重过于石脂,此则功专主涩,其曰镇坠,终逊余粮之力耳。是以石脂之温则能益气生肌,石脂之酸则能止血固下。 条码:79351486209 成份:赤石脂 规格:16oz(454g) 功效:涩肠,止血,收湿,生肌。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 产品询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