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产品分类联系我们
地址: 中国 |
麦冬产品名称:麦冬 产品编号:79351484261 详细说明:中药材麦冬是一味养阴药,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麦冬质润甘补,微苦微寒清泄,入肺、心、胃经,为滋养清润之品。既养阴生津而润肺益胃,又清养心神而除烦安神,还滋润肠燥而通便,治肺胃阴虚、心烦失眠、肠燥便秘。本品含有皂苷类成分、高异黄酮类成分,还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A样物质,多糖等成分。主产于浙江、四川。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f)Ker-Gawl. 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作用功效: 麦冬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麦冬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肺阴虚证治:肺阴不足,燥咳痰少、痰中带血、鼻干咽痛,常与天冬相须为用;治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常与地黄、玄参、川贝母等同用。 胃阴虚证:治热伤胃阴,口干舌燥,常与生地黄、玉竹、沙参等同用;治津伤口渴,或内热消渴,常与天花粉、太子参、乌梅等同用;治热病津伤,肠燥便秘,每与生地黄、玄参同用。 心神不宁:治阴虚内热,心悸失眠,常与生地黄、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治热伤心营,神烦少寐等,每与黄连、生地黄、玄参等合用。 麦冬常用药膳方选如下: 咽干,吞咽困难,反胃呕逆:麦门冬10g,生地黄15g,藕200g,冰糖适量。取麦门冬、生地黄、藕分别洗净切碎,一起入锅加水适量煮沸,加入冰糖,再煮40分钟,去渣取汁,晾温。分顿服完。 妊娠恶阻,呕吐不欲食:鲜麦门冬汁、鲜生地黄汁各50g,生姜10g,薏苡仁15g,粳米50~100g。先将薏苡仁、粳米及生姜煮熟。再下麦门冬与生地黄汁,调匀,煮成稀粥。分顿食用。 咳嗽,唇舌干燥:杏仁5g,麦门冬10g。取杏仁捣碎,麦门冬切碎,将以上2味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蜂蜜,晾温。分次服完。 现代研究: 本品有降血糖、镇静催眠、平喘、增强免疫、延缓衰老、保护心肌、降低血黏度等多种药理作用。 历史追溯: 《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名医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烦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 《药性本草》:“治热毒,止烦渴,主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治肺痿吐脓,主泄精。” 《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时疾狂热,头痛,止嗽。” 《本草衍义》:“治心肺虚热。” 《本草汇言》:“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 《本草正义》:“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 使用方法: 麦冬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多煎汁服用,也可泡水、煮粥或煲汤用。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麦冬外用时,可以研末调敷;煎汤涂;或鲜品捣汁搽。清养肺胃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麦冬一般多入汤剂,煎汁服用,也可以制成散剂或丸剂服用。但中药材的使用须辨证论治,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更不可随意听信中药偏方和广告宣传。 此外,麦冬也可用于日常保健,常用食用方法如下: 泡茶:用麦冬煮水喝,可以滋阴、润肺。 膏剂(二冬膏):天冬、麦冬各等量。加水煎取浓汁,加入约等量的炼蜜共同煎沸,每次吃1匙。用于阴虚肺热或肺痨咳嗽,咽干口渴,发热或潮热。 煮粥(麦冬粟米粥):麦冬15g,鲜竹叶10g,粟米100g。麦冬、竹叶煎水取药汁,粟米加水煮至半熟时加入药汁,再煮至粥熟。麦冬养阴清心,竹叶 清心除烦,粟米养胃、除烦热。用于心热烦闷,口渴,舌红少津。 注意:外感风寒或痰饮咳嗽、脾虚便溏者忌服。另外,脾胃虚寒、体质弱、容易腹泻的人谨慎使用麦冬。 条码:79351484261 成份:麦冬 规格:16oz(454g)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产品询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