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产品分类联系我们
地址: 中国 |
七叶一枝花![]() ![]() ![]() 产品名称:七叶一枝花 详细说明:七叶一枝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草药,药用历史悠久,向来被誉为蛇伤痈疽圣药。据传,这味草药的名字缘于一则神话故事。很久以前,浙江天日山区住着一青年叫沈见山,父母早逝,又无兄弟姐妹,靠上山砍柴为生。一天,他在砍柴时,草丛中突然窜出一条毒蛇,还未及躲避,他的小腿就被蛇狠狠咬了一口。不一会儿,他就昏迷在地,不省人事。说来也巧,这时天上的七仙女正好脚踏彩云来天目山天池里洗澡,看到了昏倒的沈见山,便动了恻隐同情之心,她们将他围成一圈,纷纷取出随身携带的罗帕盖在他的伤口四周。巧的是,王母娘娘这时也驾祥云到此,看到了青年、伤口和女儿们的罗帕,明白了一切,于是随手拔下头上的碧玉簪,放在7块罗帕的中央。或许是伤口得到了罗帕和碧玉簪的仙气,蛇毒很快就消散了,沈见山竟渐渐苏醒过来。苏醒后的一瞬间,他只听“嗖”地一阵风响,罗帕和碧玉簪一起落在了地上,即刻变成了7片翠叶托着一朵金花的野草。他惊呆了,仿佛刚做了一场梦,又看看自己的小腿,了无伤痕。最后他想明白了,是这好看的野草救了自己的蛇伤。于是,下山后,他给村民们反复讲述被蛇咬伤后获救的奇特经过,并带村民上山认药。村民们推测说,这药草蕴含有仙气,能克蛇毒妖魔云云,故而每遇有蛇咬伤,都采挖此药,并获神效。当大家好奇地询问药草的名字时,沈见山想了想说:“七叶一支花”。 其实,七叶一枝花是百合科植物,系以形状得名。其叶2到3层,每层6至8片,通常7片,夏季开花,从茎顶抽出花茎,顶端着花一朵,故名。其根呈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密生层状突起的粗环纹,像睡眠中的跳蚤,又似叠叠楼层,故《神农本草经》等书又名“蚤休”、“重楼”等。入药的主要是其根茎。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平喘止咳等功效,常用来治疗痈肿、淋巴结核、喉痹、蛇虫咬伤、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婴儿湿疹、腮腺炎、乳腺炎、恶性肿瘤等。其花也有类似药效。药理学证实,本品根茎含有甾体皂甙、生物碱、氨基酸等成分,对流感病毒、金葡萄球菌等多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并有镇静、镇痛、镇咳、平喘等效能。虽然其药用广泛,但其功效最早被发现、最拿手、最知名的还是治蛇毒、疗痈疽,为外用药。有名的季德胜蛇药,就是以该药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歌曰: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 《本经》记载七叶一枝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阑尾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虫咬伤、疮疡肿毒。 七叶一枝花在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七叶一枝花药用价值:《本经》记载七叶一枝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阑尾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虫咬伤、疮疡肿毒。 性味:苦、凉。小毒。 归经:归心经、肝经、肺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败毒抗癌、消肿止痛、清热定惊、镇咳平喘。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流行性乙型脑炎,胃痛,阑尾炎,淋巴结结核,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虫咬伤,疮疡肿毒。治痈肿肺痨久咳、跌打损伤、蛇虫咬伤、淋巴结核、骨髓炎等症,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磨汁、捣汁或入散剂。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涂。 药材基源:为植物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药用部位为根茎,药材称蚤休。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12cm,直径1.0-4.5cm。表面黄棕或灰棕色,外皮脱落处白色。密生层状凸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其上有椭圆形凹陷茎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须根或疣状须根痕。顶端具鳞叶及茎的残基。质坚实,断面平坦,白色至浅棕色,粉性或胶质。气微,味微苦、麻。切片入药。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切片,晒干,生用,亦用生品。 注射剂:用浓提取液1:2,制成2-4ml注射剂,高压消毒。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条码:GMP 成份: 规格:16oz(454g) 功效:治痈肿肺痨久咳、跌打损伤、淋巴结核、骨髓炎等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流行性乙型脑炎,胃痛,阑尾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虫咬伤,疮疡肿毒。 产品询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