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行
进入中文版 ENGLISH
联系我们

地址: 中国

荜拔

产品名称:荜拔

产品编号:GMP

详细说明:
      荜拔(Piper longum L.)是胡椒科胡椒属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本植物。植株长达数米,大多数部位常被粉状细柔毛;枝呈“之”字形,具粗棱及沟槽;叶纸质,下部叶卵圆形或稍肾形,顶端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下部叶柄较长;花单性,雌雄异株;果实为核果,球形。花期7~10月。荜拔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在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也有分布,生长于海拔约580米的疏荫杂木林、竹林、
芭蕉林、村寨篱笆周围及河滩旷地。荜拔在较阴湿的林下生长,植株高而纤弱,开花结果少;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植株较矮小,但开花结果较多。荜拔是传统中药,具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果穗为镇痛健胃要药,味辛性热,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及牙痛等。晋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氏小儿疝气中医疗法的秘方平疝方中便有荜拔这一味。果穗为镇痛健胃要药,味辛性热,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及牙痛等。
      荜拔味辛,性热,入胃、大肠经,有温中止痛之功,该品能散胃肠寒邪而止痛,为中医临床治疗里寒症的常用药物。《本草纲目》言其“治头痛,鼻渊,牙痛”。《本草拾遗》言其“温中下气,补腰脚,杀腥气,消食,除胃冷”。《本草求真》言其“凡一切风寒内积,逆于胸膈而见恶心呕吐,见于下部而见肠鸣冷痢水泄,发于面部而见齿牙头痛鼻渊,停于肚腹而见中满痞寒疼痛,俱可用此投治,以其气味辛温,则寒自尔见除”。夏日常用其调味,可有效预防胃脘冷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但需要强调的是,因荜拔辛热,过食易损伤人体正气,故不能随意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所指出:“荜拔能动脾肺之火。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眼花等不适。”因此,在腹泻中,症见便臭灼肛、口渴心烦、小便黄赤或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喜冷饮,属实热郁火所致者,均不宜服用该品。此外,症见手脚发热、面部红赤,属阴虚火旺体质者,也应慎用该品。

       故事传说: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因患痢疾而腹痛腹泻,苦不堪言,以致食欲大减,身体消瘦,卧床不起。御医们绞尽脑汁,但太宗的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不得不招来四方名医会诊,连连发出诏令悬赏征集医治太宗痢疾的方药。
      当时,长安城中有位叫张宝藏的民间医生,曾使用民间单方即用牛奶慢火缓煎荜拔后内服治好过自己的顽固性痢疾,当他见到诏令后,便把这个验方献给了宫里。御医用此方先煎了一剂自己服,见无明显副作用,这才又煎了一剂给唐太宗服。太宗服药后腹痛腹泻很快好转,真是药到病除。太宗甚是高兴,便赐予张宝藏官居五品。唐代名医刘禹锡获此验方后,曾多次试用于痢疾的治疗,效果显著,他便将此方收载到他撰写的《传言方》中。

条码:GMP
成份:荜拔
规格:16oz(454g)
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醒脾开胃。寒闭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苔白,脉迟,亦治心腹卒痛,甚至昏厥。中风,中气及感受时行瘴疠之气等,属寒凝气滞之闭证者)
产品询价:

联系人:
E-mail: *
内容: *
如您对我们产品感兴趣,请留言给我们!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