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产品分类联系我们
地址: 中国 |
桑螵蛸![]() ![]() ![]() 产品名称:桑螵蛸 产品编号:79351486341 详细说明:桑螵蛸,中药名。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i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Thurl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11e)的干燥卵鞘。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桑螵蛸是一种固精止带缩尿药,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 桑螵蛸性甘、咸、平。归肝、肾经。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本品甘能补,咸入肾,平偏温,兼涩敛,入肝、肾经。善补肾助阳、固涩下焦,为治肾阳亏虚、精滑不固之要药。现代研究显示,桑螵蛸主要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每年秋季至翌年春季在树上采集卵鞘,蒸30~40min,以杀死其中虫卵,晒干或烘干。 主产地 团螵蛸主产于广西、云南、湖北、湖南、河北、辽宁、河南、山东、江苏、内蒙古、四川等地;长螵蛸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北等地;黑螵蛸主产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 入药部位 桑螵蛸的入药部位: 本品为螳螂科大刀螂属动物大刀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属动物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Thunberg)、螳螂属动物南方刀螂Tenadera aridifolia Stoll、巨斧螳螂属动物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的卵鞘。 桑螵蛸入药部位性状: 团螵蛸略呈圆柱形或半圆形,由多层膜状薄片叠成,长2.5~4cm,宽2~3cm。表面浅黄褐色,上面带状隆起不明显,底面平坦或有凹沟。体轻,质松而韧,横断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一细小椭圆形卵,深棕色,有光泽。气微腥,味淡或微咸。长螵蛸略呈长条形,一端较细,长2.5~5cm,宽1~1.5cm。表面灰黄色,上面带状隆起明显,带的两侧各有一条暗棕色浅沟和斜向纹理。质硬而脆。黑螵蛸略呈平行四边形,长2~4cm,宽1.5~2cm。表面灰褐色,上面带状隆起明显,两侧有斜向纹理,近尾端微向上翘。质硬而韧。 历史追溯 桑螵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p><p>《神农本草经》:“味咸,平。主伤中,疝瘦,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男子虚损,五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久服益气,养神。”《本经逢原》:“肝肾命门药也,功专收涩,故男子虚损,肾衰阳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方多用之。” 功效作用 桑螵蛸主要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治遗精白浊,盗汗虚劳:桑螵蛸(炙)、白龙骨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盐汤送下。(《纲目》引《外台》) 治产后小便不禁:桑螵蛸半两(炒),龙骨一两。上为细末。食前,粥饮调下二钱。(《妇人良方》) 治小便不通:桑螵蛸三十枚,黄芩一两。上二物,以水一升煮,取四合顿服之。(《医心方》引《小品方》云解散) 治男妇疝瘕作痛:桑螵蛸一两,小茴香一两二钱。共为末。每服二钱,花椒汤调服。(《方脉正宗》) 治小儿咽喉肿痛塞闷:桑树上螳螂窠一两(烧灰),马勃半两。上件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岁以下每服煎犀角汤调下三丸,三岁以上渐渐加之。(《圣惠方》) 治聘耳:桑螵蛸一个,火上炙令焦黄色,研为细末,人麝香、轻粉各少许。先用绵展尽脓,干掺。(《百一选方》) 治吹奶疼痛不止,或时寒热:桑螵蛸三枚(烧令断烟),皂荚一寸(去黑皮,涂酥炙微黄,去子)。上同捣为末。用酒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普济方》) 治内廉:螵蛸一两,枯矾五分。共为末。以椒、茶、盐水洗净敷之。(《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显示,桑螵蛸主要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具有抗利尿、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等作用。 使用方法 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可内服,也可外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条码:79351486341 成份:桑螵蛸 规格:16oz(454g) 功效:用于肾虚遗精,早泄,阳痿,白浊,带下。治肾气虚弱,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者。 产品询价: |